11月5日,備受全球紡織產業矚目的2025國際紡織創新大會在紹興柯橋隆重舉辦。本屆大會深度聚焦材料創新、循環經濟與供應鏈重構三大核心維度,...">
|
|
11月5日,備受全球紡織產業矚目的2025國際紡織創新大會在紹興柯橋隆重舉辦。本屆大會深度聚焦材料創新、循環經濟與供應鏈重構三大核心維度,匯集來自中國、美國、英國、德國等國家的權威學者、產業巨擘與創新先鋒,探討了可持續材料系統化開發、數字化供應鏈合規、循環商業模式落地等一系列行業關鍵議題,為全球紡織產業在復雜變革中明晰方向、凝聚共識。
國際紡織制造商聯合會副主席、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閻巖,紹興市柯橋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沈琴梅,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生產力促進部主任、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副主任、紡織產品開發中心主任李波,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副主任張彤、齊梅,紡織產品開發中心副主任陳寶建,紹興市柯橋區中國輕紡城建設管理委員會副主任余錦然,紡織產品開發中心總工程師宋富佳出席活動。
本次大會由世界紡織信息網(WTiN)、浙江中國輕紡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辦,柯橋區紡織工業設計管理服務有限公司承辦,德國CHT集團大力支持。世界紡織信息網(WTiN)執行主席Julian Turner主持。
“紡織業正處于‘價值鏈升級、技術鏈融合、生態鏈重構’關鍵階段,唯有全球協同創新,才能破解難題、開拓新空間。”閻巖在講話中表示,中國進入“十五五”規劃謀篇布局期,明確“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、鞏固實體經濟根基”,將紡織等傳統產業“提質升級”與新興產業“培育壯大”列為核心任務,為中國紡織業指明方向。她強調,中國紡織業在綠色纖維產業化、智能制造水平提升和低碳循環體系建設等方面成效顯著,并提出應重點發力四大創新方向:推動生物基材料系統化開發與規模化應用;深化數字化技術與全產業鏈融合;創新循環經濟商業模式;加速紡織與新材料、新能源等跨領域技術融合。
“近年來,依托中國輕紡城這一全球最大紡織品集散中心,柯橋紡織產業集群蓬勃發展。2024年,中國輕紡城市場總成交額突破4000億元大關,今年前三季度,中國輕紡城市場總成交額3291.85億元、增長10.01%。”沈琴梅指出,當前,柯橋錨定現代化“國際紡都”目標,大力發展紡織新質生產力,推動現代紡織向“世界級產業基地、世界級大市場、世界級科創平臺”邁進,在市場能級、產業體系、數智賦能、綠色變革上、機制創新等多方面發力,形成可推廣的“柯橋路徑”。她表示,本次大會匯聚全球頂尖專家與產業先鋒,聚焦纖維科技、數字護照、低碳染整等前沿課題,與柯橋紡織高端化、數智化、綠色化的發展方向高度契合,希望以大會為契機,共享智慧、共創未來。
德國CHT集團亞太運營總監Alan Foster在《可持續創新:化工技術發展的未來》中介紹,德國CHT集團作為全球可持續化學品解決方案的首選合作伙伴與領先權威,建立了涵蓋人員、地球、績效表現的“3P”戰略體系,通過“減量、復用、循環”三大核心原則,系統性地推進循環經濟實踐,并開發出包括染色、吸濕促進劑、織物柔軟劑等多款可持續環保產品,顯著減少了資源消耗和碳排放,體現了企業從原材料源頭導入循環理念的策略。
作為全球時尚與紡織品消費最高的國家之一,英國正面臨環境壓力與線性模式挑戰,英國時裝和紡織協會(UKFT)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網絡經理Lauren Junestrand在《編織未來:英國時裝與紡織供應鏈創新》中表示,UKFT在新一代材料、新一代加工、新一代制造、新一代循環經濟模式、新一代回收五大關鍵領域創新生態系統,推動英國紡織業向循環模式轉型。她強調,實現真正的循環經濟需要全供應鏈協同合作,品牌方應積極試點新技術,政府需完善政策框架,投資者要支持規模化應用,學術界則需持續推動前沿研發。只有通過跨界協作,才能將創新理念轉化為切實的產業變革力量。
曼徹斯特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講座教授Yi Li在《紡織產業鏈數字化與歐盟EPSR合規要求:產品數字護照》的分享中表示,數字產品護照是一種數字工具,旨在提供關于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的全面信息。通過建立FBD數字孿生平臺,可以連接整個紡織品價值鏈,實現與消費者的人工智能互動,與分銷商、制造商、品牌商和零售商建立聯系,構建良好的測試、認證和標準制定機構體系,同時通過與時尚和紡織價值鏈上的不同利益相關者合作,建立一個時尚大數據生態系統,培育一個由消費者驅動、可持續發展和創新的行業。
“透明可追溯、循環可回收、社會責任、環境完整性、可行的商業價值是可持續發展的五大支柱,要從研發端構建可持續設計思維、從工藝端建立綠色轉換系統、從制造端實現綠色執行與透明化。”Veshin工廠業務合伙人余宏亮分享了如何以可持續價值驅動新全球化、重塑未來供應鏈的創新路徑。他表示,通過建立數字化追溯系統,提供新材料的工藝和解決方案,Veshin工廠以全球視野連接全球可持續材料創新者與品牌方,研發創新、工藝優化、制造落地對工廠發展至關重要,能夠為品牌創造真實價值,共同打造負責任的增長。
Rheom Materials公司業務發展經理Megan Beck在《突破可持續性疲勞:新一代生物基材料的系統工程》的分享中指出,要將可持續材料重新構想為令人向往的產品,而非僅僅是替代品;讓可持續性成為人們的追求,而非無奈之選;設計與性能必須引領,可持續性自會相隨。她表示,要創造創新的生物基材料,以無縫替代化石燃料基塑料,并以消費者需求的速度開發生物材料,可以使用商業可得、源自地球的原料,植物油脂衍生物、礦物與粘土、藻類與海藻、發酵產物和生物質衍生物等,助力碳足跡測算,實現綠色材料領域的可持續發展。
太陽化學(Sun Chemical)公司大客戶經理Nicolas He在《數碼顏料墨水:直接印花如何改變市場前景?》的分享中提出,數碼顏料印花目前僅占全球數碼印花市場的不足10%,但潛力巨大。該技術具備顯著節水節能優勢,相比傳統工藝可減少高達96%的用水量,并簡化生產流程,支持小批量、個性化生產。盡管面臨色彩鮮艷度、織物預處理等挑戰,但其優異的耐久性、廣泛的織物適應性及綠色工藝特點,正推動紡織行業向更可持續、高效的方向轉型,未來將在材料創新與循環經濟中發揮關鍵作用。
Julian Turner表示,當前紡織行業創新不斷,這些創新正塑造著產業更好的未來。希望在全球范圍內聯合起更多同業者,群策群力,讓紡織行業在制造等方面能夠真正做得更綠色、更可持續。這也意味著將面臨更多的挑戰,紡織行業從業者要抓住機會,創造更美好的未來。 2025國際紡織創新大會全面展示了產業在生物基材料、綠色工藝、數字供應鏈等前沿領域的最新進展,為全球紡織產業跨越變革深水區、應對可持續發展挑戰提供堅實的智力支持與合作框架。 以柯橋為窗,世界看到了一個正以創新為翼,邁向更高質量、更可持續、更具韌性的中國紡織工業,也必將攜手開創一個綠色、智能、開放的全球紡織新未來。 聲明:凡于本網文章前標有“CTEI網訊”之文章即表示為本網原創、編譯、第一信息源、第一媒體合作方等,如需轉載請務必標注文章來源自“中國紡織經濟信息網 www.lmy521.cn”,本網保留法律權利。
|
|
|